科技情報
-
外國網友實測Intel i9-13900K,在無功率限制下Cinebench R23突破4萬分?!
關於Intel 13代的消息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近日推特網友OneRaichu分享了i9-13900K的測試成績,i9-13900K製程與12代相同使用Intel 7,也一樣是大小核架構,不過13代大核(P核)將改為Raptor Cove,小核(E核)雖然維持Gracemont核心,但核心數將會有所提升,以i9-13900K為例將具備了24C(8+16E)/32T。 該網友曝光了兩張i9-13900K測試成績圖,可以看到在第一張圖當中,13900K於Cinebench R23測試得到了2290/35693分表現,相比12900K,13900K單核多了將近300分,多核也足足多了8千多分(12900K約2013/27361分),提升幅度雖說不像11代對12代那樣浮誇,但也算是很不錯的成長幅度,畢竟製程、架構沿用。 據該網友表示這是在有功率限制(PL2)、預設頻率下的實測,因此差不多就等於i9-13900K在一般狀態下的實力,我們也能看到最大功耗來到254W,這應該就是i9-13900K的PL2功率限制。 不過該網友也更進一步測試了無功率限制下的表現,可以看到在分數上,單核成績似乎沒有變化,但多核直接突破4萬分關卡,成績表現相當不錯,但代價就是功耗來到可怕的345W,這樣產生的溫度大概不是普通360一體式水冷能壓制的。 Left: Under the power and current unlimited setting.(default frequency, almost 340-350w)Right:Under the power limited setting.(default frequency, almost 250w) pic.twitter.com/rxISzs55eU— Raichu (@OneRaichu) August 7, 2022 對岸ECSM團隊也針對i9-13900K在AIDA64上進行了穩定測試,可以看到所有P核在壓力測試下時脈來到5.5 GHz,其中有兩顆P核一度來到5.8 GHz,而E核則是穩定在4.3 GHz。 從功耗314W來看,這測試應該也是關掉了功率限制,不過據該團隊表示該測試是使用360一體式水冷壓制,最高溫雖高達90度,但沒有出現降頻狀況。 不過除非是要追求跑分成績,不然一般玩家應該是不會關掉功率限制,也算是間接證明,在一般遊戲用途上,好一點的高階360、420水冷應該還是可以壓制13900K,不過一切當然還是要等實體出來為準,13代據目前推測可能將在下個月底的活動中宣布,而正式上市可能得等到10月中旬,究竟這次I家、A家誰香呢?相信答案很快就能揭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RTX 4070規格更新?!傳將擁有更多的CUDA、記憶體容量並維持300W TDP
爆料大神kopite7kimi又再度帶來了NVIDIA RTX 40系列的新消息,這次NVIDIA似乎在RTX 4070上的規格有所更改。 據大神表示RTX 4070新配置將搭配PG141-SKU331 PCB板,且具備7680組CUDA,並且搭載21Gbps 12GB GDDR6X記憶體,對比先前RTX 4070僅有7168組CUDA搭10GB記憶體的消息,無疑是有了全面的提升。 There is an update of RTX 4070. PG141-SKU3317680FP3212G 21Gbps GDDR6X300WTSE >11000—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August 4, 2022 而看到這規格,相信各位感到相當熟悉,沒錯,這基本上就是大神前幾天所洩漏的那張搭載滿血AD104晶片RTX 40顯示卡,原以為那張卡會是RTX 4070 Ti,現在看來是要直接用在RTX 4070上,也代表著4K遊戲顯卡門檻再度下調一階,而大神更表示RTX 4070在這樣的新配置加持下,3DMark TimeSpy Extreme可突破11000分,單以這個分數來說,已經超越了N家現役卡王RTX 3090 Ti,可以說是來勢洶洶。 另一方面更有趣的是,在功耗上,這樣的效能並不需要如前幾天傳聞的400W TDP,而是維持RTX 4070原本傳聞中的300W TDP,雖說相比RTX 3070還是有著80W的提升,但至少沒有400W如此誇張,也代表著RTX 4070應該就不需要如RTX 3090般的散熱模組來壓制,應該跟RTX 3080的尺寸差不多就夠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這些消息都還只是傳聞階段,直到官方發佈前都還存在著變數,且相信不少等等黨應該是更想知道RTX 40系列到底何時才會正式發佈吧!(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Xbox遊戲控制器,Xbox Design Lab正式登台
提到遊戲控制器,相信Xbox控制器備受不少玩家喜愛,甚至還一度被玩家戲稱為被遊戲主機耽誤的遊戲控制器製造商,而最新的Xbox無線控制器更可透過Xbox Wireless以及藍牙來配對Xbox Series X/S、Xbox One、PC(Windows 10/11)、Android以及iOS,在各類不同的裝置上都能擁有優秀的遊戲體驗。 這類熱銷產品,要是能帶有著特殊塗裝,那會更加吸引人,就如先前相當搶手的20周年、Forza Horizon 5特仕款控制器等等,不過官方限量塗裝還是會與其他人撞色,相信一些玩家更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風格,而今日,台灣微軟Xbox正式宣布,讓玩家期盼已久的「Xbox Design Lab」無線控制器客製化服務於今日(4)起正式登台啦! 玩家可透過Xbox Design Lab來打造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Xbox無線控制器,Xbox Design Lab內提供了超過20種顏色的控制器正面、背殼、緩衝鍵(RB/LB)、以及搖桿讓玩家自由搭配,方向鍵、發射鍵(RB/LB)更是可額外選擇金屬光澤塗裝,ABXY鍵、分享、擷取按鍵也能個別選擇不同樣式,另外握把的部分還可選擇橡膠材質來提升整體握感。 透過官方提供的配色,相信玩家們還可以依照各項作品打造出各式各樣獨特塗裝,如官方就提供了《糖豆人》(Fall Guys)塗裝當示範,小編自己也實際到Xbox Design Lab官網簡單小玩一番,如果真的有玩家們靈感完全重複,那也沒關係,官方還提供雷射雕刻文字服務,讓玩家將姓名、Xbox 玩家代號或任何對個人別具意義的文字刻印於控制器上! 從Xbox Design Lab打造的無線控制器價格為新台幣1990元起,不過其中有些服務需加價選購,如特殊塗裝、金屬光澤按鍵、橡膠握把以及剛才提到的雷射雕刻文字服務,小編試過全部加完大概要新台幣3184元,雖說看似有點高,但考量到其客製化的獨特性其實也很值得,而且還免運費,喜歡的玩家們就趕緊到打造你專屬的Xbox遊戲控制器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僅靠AIO水冷就能達到6GHz?!Intel 13代i7-13700K、i9-13900K超頻數據曝光
隨著問世日期將至,不少大神們入手了Intel 13代QS版來實測,近日又有兩位大神分別針對了i9-13900K以及i7-13700K超頻,並曝光相關數據。 首先是旗艦大哥i9-13900K,從曝光照片可以看到大神沒有關閉小核心,但有關HT(超執行緒),因此CPU-Z內偵測8P+16E共24執行緒,並將核心電壓與時脈拉到1.546V 6GHz運行,最終單核成績來到976高分,而或許是全核6GHz還是有一定難度,多核測試中特意勾選了單執行緒測試,因此分數與單核成績相當。 有趣的是大神還放上一張1.452V全核6085MHz的數據圖,並表示在這樣的狀態下不需要特殊的散熱器,僅靠AIO水冷便能達成,這點就讓小編有點驚訝,畢竟我們都知道13900K的PL2上限比12900K還要高些,12900K光是在一般未手動超頻下都需要用到360水冷來壓制,理論上應該會更熱情的13900K超到6GHz居然能用AIO水冷來達成?! 不過大神的數據圖上的CPU溫度應該是待機時的狀態,也沒有其他數據可以加以證明,因此小編還是持觀望態度,一切等正式版發佈後便能揭曉。 而另一位推特網友@QXE87也曝光了一張i7-13700K QS的超頻數據圖,雖說13700K超頻上6GHz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不過這次的紀錄比以往還要來的高。 可以看到圖中測試平台選擇了ASUS ROG STRIX Z690-A GAMING WIFI D4主機板,同樣沒有關閉小核但關閉了HT,核心電壓加到1.536V,全P核時脈拉到了6185MHz,E核4190MHz,並且在CPU-Z Bench中單核直接突破千分大關來到1009.9分,多核更是略勝了12900K來到11877.1分,比較可惜的是這次測試就沒有透漏是用哪種散熱裝置來搭配就是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NVIDIA RTX 4070 Ti規格曝光,7680組CUDA、400W TDP,效能可媲美RTX 3090 Ti?!
隨著發佈日期將至,近日大神又曝光下一代RTX 40系列顯卡的相關消息,這次似乎是是關於RTX 4070 Ti的消息。 具先前的傳聞規格來看,RTX 4070將搭載AD104晶片,具備7168組CUDA搭配10GB 160bit GDDR6X記憶體,TDP來到300W,不過看來RTX 4070上這組AD104並非完全體,畢竟大家都知道老黃有著自己獨特的刀法(笑)。 而這次大神曝光了一張RTX 40系列顯卡配置,這張卡將搭載完整的AD104晶片,具備7680組CUDA,搭配速度可達21Gbps的12GB GDDR6X記憶體,TDP來到400W,考量到之前RTX 4080傳聞是搭載AD103晶片,這張沒意外應該就會是RTX 4070 Ti。 As I have mentioned before, there is an AD104 SKU with a 400W limit. PG141-SKU331a full-fat AD104 with 7680FP3221Gbps 12G GDDR6XIt can easily match RTX 3090 Ti.—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August 1, 2022 據大神表示,這樣的規格效能已經差不多可以媲美今年3月才登場的N家卡王RTX 3090 Ti,畢竟先前就傳RTX 4070可媲美RTX 3090,RTX 4070 Ti相當於RTX 3090 Ti也不太意外。 雖說RTX 4070 Ti記憶體容量僅僅只有RTX 3090 Ti的一半,不過作為目前4K遊戲用途來說已經足夠應付大部分3A大作了,但從另一方面來看,RTX 4070 Ti不僅效能媲美RTX 3090 Ti,就連功耗也快追上了XD!400W TDP沒意外散熱器尺寸可能與RTX 3090 Ti一樣大也說不定。 而目前所有大神已經了曝光多達7種不同配置的RTX 40系列,當然這些都還只是傳聞並非官方消息,目前RTX 40正式發佈日期也還未公布,但預估年底前可以看到RTX 4090、RTX 4080、RTX 4070這三位成員,至於這次曝光的RTX 4070 Ti身為Ti成員沒意外至少得等到明年才有望看到,依照到時市場狀況,真正的規格變數還很大,各位先當作參考就好。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最低FPS有顯著提升?!Intel 13代Core i5-13600K、i7-13700K工程版遊戲效能曝光
隨著Intel 13代處理器發售在即,近日中國Billbill頻道ExtremePlayer極致玩家堂曝光了Core i5-13600K、i7-13700K的遊戲效能測試,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曝光13代的相關消息,早在先前就有洩漏了Core i5-13600K、i7-13700K、i9-13900K三款K版處理器的測試成績。 於此,推特網友@harukaze5719更是自己整理了相關圖表讓玩家更清楚了解這次遊戲測試成績,首先我們可以知道13代依舊可支援DDR5、DDR4,因此極致玩家堂在測試平台上分別使用了ASRock Z690 Steel Legend DDR5及DDR4版本主機板來實測,記憶體使用DDR5-6400以及DDR4-3600,獨立顯示卡用上旗艦級的MSI RTX 3090 Ti GAMING X TRIO,另外更是分別拿了12600K、12700KF來做對比。 而從圖表上來看可以發現,不意外地不管是13600K還是13700K,在遊戲效能上對比12代都有一定的提升幅度,尤其13700K較高了一些,但嚴格來說整體提升幅度並不算太大,畢竟絕大部分遊戲都還是較看重顯示卡效能,處理器之間的差異本來就不會太顯著,尤其在高解析度下更是如此,因此可以看到FHD的差距會比較明顯一些。 但不難發現,對比以往較常會參考的平均FPS,13代倒是在最低FPS的有著更加顯著的表現,這點極致玩家堂從先前測試13900K時就有發現,本次13600K、13700K也是如此,看來這應該就是13代的特性之一。 @harukaze5719網友也針對各項遊戲實測結果做出大圖表讓玩家參考,不過因為項目眾多,建議去推特看大圖或直接看原影片就好。 Original data sourcehttps://t.co/OhDgt2kelN pic.twitter.com/oKjgbrAkQg— 포시포시 (@harukaze5719) July 31, 2022 這幾組13代還只是QS工程版,不過已經相當接近市售版本的效能,其測試成績結果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當然,一切還是要等產品正式發佈後才最為準確,現在I家13代的實力已經逐漸明朗,小編就更加好奇對手的Ryzen 7000系列能耐是否能一較高下,年底處理器大戰實在令人相當期待阿!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物流業上雲!永聯物流開發利用AWS成功部署全台首個RISE with SAP專案,一站式上雲方案將有效提升永聯營運效能助推全球擴展!
全台最大智慧物流基礎設施開發商和地產開發商,永聯物流開發(Ally Logistic Property, ALP;後稱永聯)宣佈成功利用Amazon Web Services(AWS)部署全台首個RISE with SAP專案。藉助AWS在幫助客戶遷移及部署SAP方面的豐富經驗,永聯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順利建置完成雲端營運環境,順利導入RISE with SAP一站式解決方案套件,內含數位轉型所需的軟體工具、技術支援、培訓服務,以及最核心的SAP S/4HANA雲端版本等資源,這將大大助益於永聯持續優化管理流程,整合各端營運數據和精準管控財務,也為其佈局全球版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RISE with SAP是一個全面推動企業上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套件,包含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雲端ERP系統、企業流程智慧化、商業技術雲端平台等核心服務,幫助企業節省營運成本,開展數位轉型。在AWS上部署RISE with SAP,客戶可以將SAP的解決方案與AWS雲端優勢相結合,享受AWS為全球客戶提供的最廣泛的SAP商業技術雲端平台(BTP)服務選擇。同時客戶還可以利用AWS引領業界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在雲端進行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方面的創新。 永聯目前在全台共有6座物流園區,為雅詩蘭黛、迪卡儂等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滿足其倉儲、物流、配送需求。隨著近年來智慧倉儲與物流需求急遽攀升,永聯正積極利用雲端科技驅動價值創新及進行數位轉型。透過在AWS上部署RISE with SAP,永聯可以利用AWS穩定安全的運行SAP關鍵任務及解決方案,從而集中及系統化管理不同物流園區的多家用戶合約及數據,節省維護系統和硬體的人力,提升營運效率。 此外,永聯財務部門以往無法即時提供最新數據供管理人員審查,應收帳款與損益表等財務報告皆由人工撰寫,極有可能出現提交延遲或內容錯誤的狀況。藉助RISE with SAP及AWS合作夥伴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導入的EY Advisory Services,並配合使用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Amazon EBS),和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Amazon VPC)等服務,財務部門將可以直接下載應收帳款報告,並轉發給業務開發團隊,以便快速跟進遲交預付款的客戶。 隨著永聯國際業務的擴張,在新專案規劃的初始階段利用即時數據洞察市場需求和縮短分析時間至關重要。無論是購買土地、準備建設、聘請團隊管理倉儲等高成本的工作規劃,都非常仰賴過往數據的參考。借助RISE with SAP及AWS遍及全球245個國家及地區的基礎設施,永聯可以成功實現即時數據的蒐集與檢索,幫助管理層做出戰略性部署,為進軍國際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永聯行政資源處副總經理蕭存智表示:「選擇AWS來執行RISE with SAP,是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決定。我們看重AWS在全球最廣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多年的技術沉澱,為我們全球戰略部署提供堅實的後盾和準備。將RISE with SAP運行於AWS也能幫助我們將更多資源用於業務創新,幫助管理階層做出最佳決策,我們不僅提高了財務數據的準確性、透明度和及時性,也可以將更多資源用於服務客戶和進行業務分析。」 SAP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陳志惟表示:「SAP與AWS十多年來緊密合作,在全球協助客戶推動雲端轉型,此次我們很高興永聯選擇導入RISE with SAP,透過AWS專業的技術與服務,高效部署SAP S/4HANA雲端版本。面對市場變動,企業透過RISE with SAP可快速且靈活地部署雲端ERP營運核心,即時整合端到端流程,讓各項數據可視化,落實敏捷營運管理,強化營運韌性,加速擁抱市場新契機。」 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表示:「AWS憑藉多年來在執行SAP的深厚經驗及領先優勢,已經幫助全球數千家客戶將其SAP工作負載遷移至雲端以推動創新。AWS還為客戶提供產業最多的SAP商業技術雲端平台服務的選擇。我們很高興能幫助永聯完成全台第一個RISE with SAP的部署,也期待能與SAP及眾多合作夥伴們一起協助更多台灣企業一站式上雲,在數位浪潮中完成轉型的目標。」
-
Western Digital 推出 22TB 的 WD Gold、WD Red Pro 和 WD Purple Pro HDD,擴展 HDD 和碟片表面密度技術,立足智慧影像、NAS 和 IT 與資料中心領域
隨著數據的數量、大小、格式、解析度、使用案例、應用領域、價值等持續成長,為了更高效地儲存資料,人們和企業正積極尋求解决方案,迎接 ZB(Zettabyte,皆位元組)時代的來臨。Western Digital(NASDAQ: WDC)宣布推出 22TB1 的 WD Gold™ 企業級 HDD、WD Red™ Pro NAS HDD 及 WD Purple™ Pro HDD,持續以高容量、高效能與高穩定的產品表現引領產業發展。 Western Digital 針對三個關鍵市場分類推出全新 22TB1 HDD,擴大其產品組合的創新和技術領先地位。WD Gold™ HDD 瞄準 IT 與資料中心客戶;WD Red™ Pro 用於網路儲存伺服器(NAS);WD Purple™ Pro 則針對智慧影像與監控。誠如在五月舉辦的 What’s Next Western Digital 大會所宣佈,全新的 HDD 硬碟皆採用也結合了 Western Digital 現今與之前所有的首創與創新技術,包括 OptiNAND™ 儲存架構、ePMR 能量輔助磁紀錄、Triple Stage Actuator(TSA)的三軸式驅動臂設計和 HelioSeal® 氦氣密封填充,協同增效達到業界每張碟片最高的 2.2TB 儲存密度,為消費者帶來業界首款 22TB CMR HDD。 Western Digital HDD 事業群產品管理暨行銷資深副總裁 Ravi Pendekanti 表示:「HDD 是精密且複雜的系統,很高興能再次達到技術的里程碑。從雲端到邊緣,資料已全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數位生活,Western Digital HDD 在儲存、保護、擷取和分析資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憑藉領先的技術以及積極擴增的 HDD 產品組合,讓我們有絕佳機會為客戶的現在和未來創造價值。」 雲端運算和企業資料中心架構師持續追求 IT 基礎設施的極致利用,為降低總整體擁有成本(TCO),儲存方案的經濟性顯得至關重要,容量、密度、能源使用、可持續性等因素皆能發揮關鍵作用,因此導入業界最高容量的 CMR HDD 將有所助益。Western Digital 全新推出的企業級 22TB WD Gold™ CMR HDD 採用 OptiNAND 技術,使用者能在相同面積內增加儲存容量或減少機架設置,有助降低機架、網路、電源、冷卻、布線等成本,進而降低 TCO。 Western Digital 專利 OptiNAND 儲存架構下形成的 ArmorCache™ 技術,結合啟動快取模式的效能特性之餘、也保有非啟用時的資料保護特性,讓使用者無需再為兩者之間權衡選擇。高度可靠的 WD Gold HDD 有 1TB-22TB¹ 的全面解决方案產品組合,可提供長達 250 萬小時的 MTBF2,搭載振動保護技術,為嚴苛儲存環境的理想選擇,並藉 HelioSeal 技術(12TB 及以上)實現低功耗。 遠距辦公正快速成長,許多小型與家庭辦公室工作者和中小企業正努力跟上快速成長的資料量;搭載 OptiNAND 技術的全新 22TB WD Red™ Pro CMR HDD 適合有高容量儲存需求,或已達 NAS 系統上最大容量的使用者。WD Red Pro HDD 提供 2TB 到 22TB¹ 的容量選擇,專為擁有多達 24 個硬碟抽取槽的 NAS 系統設計,並為多使用者環境進行優化。具備處理全天候環境中的高強度工作負載量,同時能處理多個資料渴求應用,如檔案同步和共享、備份或存檔、多媒體儲存庫和私有雲儲存,是使用儲存、保護、歸檔和與許多使用者共享大量資料的理想選擇。 智慧影像監控正快速興起,隨之而來儲存需求大量提升,像是高解析度攝影機同時擷取多個影像、圖像和詮釋資料串流(metadata stream);AI 和影像分析則對影片的數量、品質和滯留數據有更高的要求;深度學習解决方案需要更多視訊訓練 AI 演算法,因此影像監控即服務(VSaaS)客戶需要專用儲存方案有效的大規模管理資料。 採用 OptiNAND 技術的 22TB WD Purple Pro CMR HDD 是應用特製企業級硬碟,除了可應對趨勢的大容量,也是專為支援影像分析伺服器、AI 和深度學習系統而設計。22TB WD Purple Pro CMR 硬碟採用 Western Digital 獨有 AllFrame™ AI 技術,支援系統內深度學習分析的 32 個 AI 串流同時减少掉幀。WD Purple Pro 經最佳化後可處理多達 64 個單串流高畫質攝影機3,以及傳輸多個串流的最新智慧攝影機,同時具備高可靠性,平均故障間隔(MTBF)高達 250 萬小時2,適用於全天候環境中運行的進階智慧影像解决方案。WD Purple Pro HDD 提供 8TB 至 22TB 的容量選擇¹。 Western Digital 業界領先的 Ultrastar 22TB CMR HDD 和 26TB UltraSMR HDD 已於 6 月出貨至部分超大規模雲端客戶。
-
技嘉科技發表雲原生解決方案,搶先推出256核ARM架構主機板與伺服器
高性能伺服器與工作站領導品牌技嘉科技於今日發表市場第一款雙路主機板MP72-HB0,支援多達256個Arm核心,使其成為雲原生工作負載的理想選擇。同時間發布兩款G系列伺服器G242-P35和G242-P36,皆支援Ampere® Altra® 或Ampere® Altra® Max處理器與Gen4 NVMe硬碟,最高容量達120TB。這些專為高效能運算量身打造的Arm架構伺服器及主機板將可快速地投入大規模的雲端工作,Altra® Max處理器已被證實提供可預測的高效能表現,該處理器的單核心單一線程組成了128核心的128個線程配置。提供支援單路與雙路的多重產品選項和豐富的PCIe/CCIX通道選擇使平台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因此,技嘉領先業界的高效能、高核心解決方案有望獲得廣大的客戶青睞。 高效能:支援高達128 核心 高吞吐量:單路128組PCIe® 4.0 通道(雙路192組PCIe® 4.0 通道) 更優化的CCIX互連傳輸通道 高效能、低功耗:128核心規格處理器功耗250瓦 大頻寬、高記憶體容量:支援8通道DDR4記憶體,速度最高達3200 MHz 邊緣到雲端的廣泛應用 透過全新的E-ATX規格主機板MP72-HB0,技嘉在數據中心之外為客戶提供了一條實現雲原生開發的新途徑,推進雲服務和電子商務等業者雲原生的應用。 技嘉MP72-HB0提供雙插槽設計,以及支援Ampere Altra 與Ampere Altra Max全系列處理器,其中Ampere Altra Max最高階的兩款處理器功耗達250瓦,使得MP72-HB0擁有強大的運算效能。 基於ARM架構的G242系列伺服器,如今增添生力軍G242-P35與G242-P36,此系列支援單顆Ampere Altra與Ampere Altra Max處理器、雙插槽運算卡,且升級支援NVMe規格的硬碟。相較於早期G242系列僅支援SATA或SATA/SAS硬碟存取,技嘉洞悉市場趨勢而精準地掌握用戶需求。兩款伺服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G242-P35支援4組雙插槽運算卡,而G242-P36則專為NVIDIA Arm HPC 開發者套件設計,支援最多兩組雙插槽運算卡的擴充。Ampere Altra處理器每插槽擁有128條PCIe傳輸通道,其中4組16條通道更支援CCIX,其低延遲、同步存取的特性也降低GPU、FPGAs、網路及儲存介面工作負載。採用CCIX不僅提高PCIe 4.0的傳輸轉換率,進而實現高效的異質架構運算,全新的伺服器應用也將因此大幅增加;在作業系統方面,G242-P35與G242-P36皆支援 Red Hat、SUSE、Ubuntu、Fedora、Oracle,以及Debian。 秉持著創新科技精神與洞悉用戶需求是技嘉科技不斷成長與拓展市場的關鍵因素,作為一家硬體製造商,技嘉近十年來一直支持Arm解決方案的設計與研發,因此技嘉工程師對於Arm生態系架構的特色和市場優勢早已駕輕就熟,將繼續開發豐富的企業級產品和更多適合用戶需求的Arm伺服器。本次持續發表雲原生解決方案的主機板和伺服器,可以說是我們實踐客戶需求的最佳寫照。 在伺服器管理方面,透過技嘉伺服器管理平台(GIGABYTE Management Console, GMC)能讓用戶藉由遠端控制晶片(BMC)來進行個別的伺服器狀態監控、BIOS和韌體更新;此外,技嘉也提供可免費下載的叢集伺服器管理軟體 (GABYTE Server Management, GSM)讓用戶進行多台伺服器的管理與狀態監控。
-
創始版熱到需要三風扇?!傳NVIDIA RTX 40旗艦顯卡將搭載18176組CUDA、48GB記憶體以及800W TDP
知名爆料大神kopite7kimi近日又帶來了關於NVIDIA下一代遊戲顯卡RTX 40系列的消息,雖說沒有明確指出型號,不過大神稱這張卡為「the beast」(猛獸),無疑就是旗艦等級。 相比先前RTX 4090傳聞的規格,該卡採用新PCB板稱為PG137,GPU代號是AD102-450-A1,具備了18176組CUDA,比RTX 4090高出11%,且將配置48GB 24Gbps GDDR6X記憶體,比RTX 3090、3090 Ti以及4090高出一倍。 "the beast" PG137-SKU0AD102-450-A118176FP3248G 24Gbps GDDR6Xtotal board power ~800W—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July 25, 2022 可以看的出來該卡的性能相當威猛,難怪被大神稱之為猛獸,所有的數據都比先前RTX 4090傳聞的規格還要來的高,相當有可能就是RTX 4090 Ti或新一代Titan。 而值得注意的是,兇猛歸兇猛,但該卡的功耗也來到驚人的800W,雖說這不是第一次看到這類傳聞,不過隨著RTX 40系列問世在即,加上又是大神爆料,可信度的確相當高。 因此在先前有傳聞表示,旗艦級的RTX 40創始版可能會有三風扇的設計也並非不無可能,畢竟這800W的驚人功耗,不僅需要用到雙16-Pin來供電,溫度勢必更是可觀,想想現在450W的3090 Ti都有不少廠商用上一體式360水冷,800W大概除了創始版以外都是清一色標配360甚至420水冷了吧!(笑) RTX 40系列目前傳言可能最早發佈日期會在10月,但實際還是要等官方正式公布為準,畢竟還有諸多因素可能會影響發佈日期。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